心脑血管病的危害哺乳类动物的自然寿命周期一般而言是其发育周期的5~6倍,人的发育生长周期约为18~20年,那么按照这个规律,人的自然寿命周期应在90~岁。然而,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均为达到这个水平,究其原因,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疾病、创伤、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类的寿命,面临着一些不良因素的威胁,那就是提前得病、提前残疾、提前衰老,最后造成提前死亡。 近年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现阶段我国居民主要死因的构成中,心、脑血管疾病占的比重最大,二者相加约占45%,其次是癌症,再次是各种意外创伤。也就是说,现阶段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多年来被称为“第一杀手”。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其中冠心病可以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中风则可以是缺血性的脑梗塞,也可以是出血性的脑溢血。目前,这几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在我国正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也就是说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年龄越来越提前,笔者所遇到的30~40岁年龄段的心脑血管病人数量相当可观,其中最年轻的冠心病29岁。同时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正在成为高血压和冠心病大国。因此,可以这样说,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我国的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健康问题。 然而万幸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三种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发现以及治疗的方法。
常见心脑血管病 (一)高血压 国际和国内的《高血压指南》所推荐的正常血压标准是小于/80mmHg,在-/80-89mmHg范围内的称为正常高值血压,而达到或超过/90mmHg以上就是高血压。目前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高血压病人大约有2亿,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其中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千万没有治疗;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血压没有达到控制水平。 这是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的危险状态,因为尽管高血压在平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由于血压增高所带来的身体损害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持续进展的。高血压本身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但它同时又可以引起其他的心脑血管病,它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主要集中在心、脑、肾和血管四个方面,可以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尿毒症、主动脉夹层瘤等。 高血压如果不治疗,最后的可能结果是:50%死于冠心病或心力衰竭,33%死于中风,10-15%死于肾功能衰竭。美国的相关调查认为,高血压和67%的心肌梗死有关,跟77%的中风有关,还跟26%的肾功能衰竭有关。高血压所造成的危险随血压数值的增高而增大。 假如以/75mmHg对心脑血管的影响风险为1的话,那么-/80-84mmHg的风险就达到了2,-/90-94mmHg的风险则达到了3,如果进一步增高到/mmHg时,这个风险就达到10。由此可见,高血压必须要积极予以治疗和控制。 那么,怎样早期发现自己是否得了高血压呢?那就需要定期量血压,30岁以上的人,一年至少量1~2次血压,具体的测量方法是:安静温暖环境中取坐位,靠背静坐5分钟,手臂放在心脏水平,用水银血压计测量。如果不同时间测得的血压有两次以上达到或超过/90mmHg就是高血压。 有高血压的话,怎么治疗?目前的治疗方法有非药物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增加活动、降低体重、戒烟、低盐低脂肪饮食、多蔬菜水果饮食以及控制酒精摄入等。
(二)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负责为心脏自身提供血流的血管,一旦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就会造成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导致心脏缺血,即冠心病。 冠心病主要症状包括有:1)心绞痛,表现为活动时胸闷、胸前压迫感,停下来休息或含救心丸、硝酸甘油后可以明显缓解。2)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慌、心悸等,最严重者可引起猝死。3)心肌梗死,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胸痛、气短、出汗、濒死感等,是极其危险的一种状态。 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如果有前面提到的胸痛等表现,就要进行冠心病的相关检查,最常用最普通的是心电图,还有运动平板负荷心电图、心肌核素显像、冠状动脉CT成像、冠状动脉造影等,具体要由心血管科的医生决定采取哪项检查。如果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改变,或是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则意味有冠心病。 怎样去预防冠心病?低脂肪饮食,以谷类果蔬鱼肉为主,不暴饮暴食;坚持有规律的运动,运动量以不引起胸闷为准;平和心态,避免大怒大急、大喜大悲。这些方法不需花很多代价,但却是确切有效的,可惜的是一直以来未受重视。 当在家里发生心绞痛时,停止一切活动,卧位休息,含服救心丸、硝酸甘油,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吸氧。如果不能缓解,医院求治。 冠心病是引起猝死的最常见疾病,所有猝死在发生前,多少会有一些前兆症状,比如活动时胸闷、气短等,所以,对有冠心病风险的人,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引起注意。
(三)中风 什么是中风?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出血性卒中即脑出血,发生的原因是脑动脉硬化破裂出血。缺血性卒中即脑梗塞,发生的原因是脑动脉高度狭窄加局部血栓形成而导致供血阻塞。 脑出血的表现是:发病急,剧烈头痛,出现半身不遂,失语,嘴歪眼斜,严重的很快出现昏迷、呼吸异常;脑梗塞的表现常常是发病不太急,头昏头痛轻重不等,也会出现半身不遂,失语,嘴歪眼斜等。 怎样发现中风呢?主要是要警惕早期症状,比如间歇性口舌不利、阵发性手脚不听使唤、头痛并血压剧烈波动等。一旦有这些情况出现,医院进行脑部的影像检查,以争取早期诊断。一旦确诊中风,则急医院进行。 当突发中风时,如何进行家庭急救?首先要让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发生呕吐时发生误吸;要解开其衣扣,使其便于呼吸;如口内有假牙或有呕吐物时,应尽快取出;头部可敷以冷水袋或冰块,但四肢要热敷。医院。
三、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病 要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首先得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的心脑血管病。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一类是不可改变的,如年龄、性别和遗传等因素,这些是我们目前尚无法干预的。另一类是可以改变的,包括了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缺少运动、精神紧张、不良饮食(高盐,嗜酒)等,其中高血压是头号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危害前面已经充分介绍,这里着重介绍其他危险因素的危害。 高血脂是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异常增高,它可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脂肪肝,严重的高甘油三脂可导致胰腺炎。吸烟的危害就更多,它可使冠心病增加%,脑梗塞增加%,癌症增加45%,而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几乎是所有长期吸烟的人的共同疾病。肥胖是指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25公斤/米2,肥胖的人容易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等。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就是要针对各个危险因素来进行预防。危险因素控制得越好,得病的几率就越低。主要包括:1.采取健康生活方式;2.控制高血压;3.控制高血脂;4.控制高血糖;5.减肥。此处主要介绍一下健康生活方式。 所谓健康生活方式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十六字宣言。 合理膳食,指多吃新鲜水果、绿色青菜,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鱼、鸡肉、鸭肉、牛奶、鸡蛋、豆类等;适当控制主食,增加适量粗粮,进餐不要过饱;食盐6g/天,少吃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鱼子和鸡鸭皮等。 适当运动,指坚持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韵律操等,以运动后脉搏增加20次/分左右,且可以在15~30分钟内恢复为准,不需要过量,每次运动30~60分钟,每周3~4次。 戒烟限酒,是指烟要尽可能完全戒除,酒可以少量饮用,建议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不超过30克,换算成葡萄酒是小于3两,啤酒小于半斤~1斤,白酒小于0.5~1两;女性则在男性的基础上减半。世界卫生组织对饮酒的新建议是:“酒,越少越好!” 心理平衡,是指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会自我调节、适应环境,这一点对长寿至关重要,是健康的“金钥匙”。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这种生活方式尽管实践起来需要很大的毅力,但是如果能够真正坚持的话,将会使高血压的发生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这将可能使居民的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因此,是值得大力推广和努力实践的。这也是预防和治疗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西医为何治不好
因为西医只是发现了心脑疾病的发病现象,就是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的前后期导致的病症也不同,如冠心病。而造成冠状动脉硬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西医还没找到!原因不明,当然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治疗,只发现了现象,那就只能跟现象做斗争。
因此全世界的西医都在为软化血管而奋斗,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软化血管只是一个美好的原因,血管一旦被硬化了,是不可能被软化的,如果血管可以被软化的话,心脑众多疾病就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了。
西医的治疗方法
西医控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两类方法。一是药物控制,二是手术控制。
药物控制:
初期使用药物控制,当血管被轻微堵塞的时候,服用扩张血管的药物,病情会得到缓解,但血管的弹性寿命是有限度的,每天人为的增加血管的张,以收缩次数,会加速血管的老化,因此心脑血管堵塞的患者会发现,服用一种扩张血管的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就没有效果了,再换另外一种力量更大的药物,当你最终服用任何扩张血管的药物都无效时,就失去了药物控制的机会,当最终药物失去控制效果时就要采用手术的方法来控制。
手术控制方法一:支架手术
支架手术就是在冠状动脉堵塞严重的部位,放一个金属支架,改善血液的流动,放个支架需要花费5万元左右,做了支架每月需要服用多种西药来维护支架,这些西药对人体的肝脏肾脏伤害是非常大的,往往是支架的寿命还未终止,西药引发的肝病和肾病又发生了。
手术控制方法二:搭桥手术
如果支架手术不能解决问题,或支架本身被堵塞的时候,就只能做搭桥手术了,搭桥手术就是从腿上去下一段静脉血管,在堵塞最严重的地方搭一个桥让血从桥上流过去,搭桥手术也是解决局部的危机,当有更多的地方堵塞,需要不断的搭桥,但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包括术后感染,因此搭桥的人大多都会死于桥上。
手术控制方法三:安装心脏起搏器
对于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的病人,西医没有药物可用,如果给开药也是安慰剂,或使用毒性很大的药物刺激心脏,强迫心脏跳动,这样治疗的结果,虽然可以暂时改善症状,但同时也会加速心脏的衰竭,当心跳跳动低于每分钟45次的时候,医生会让安装心脏起搏器,安装心脏起搏器,需要花费10万左右,还要定期更换电池,中医把心脏起搏器的治疗方法有个比喻,比作鞭打病牛,牛生病走不动了,不给牛治病,拿鞭子抽它,它会暂时走的快一点,但不能永远用鞭子抽着它走,鞭打病牛的治疗结果难逃牛死的后果,同样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最终都难逃心脏衰竭的后果。
西方医学将心脑血管作为一个学科进行研究,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至今连发病原因都没有找到,更不要说治疗了,西方医学对攻克心脑血管堵塞、出血等病症已经丧失了信心,把攻克心脑血管堵塞、出血等病症的希望寄托到了东方医学,也就是中国的中医学。
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冠张动脉出现了病变,比如:狭窄或者堵塞70%以上者容易发生猝死,会心梗,轻缓着也会经常心绞痛,并不断坏死心肌区域,时间长了容易心肌梗死,只能换心脏!
能换心脏!
坤元正方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一位姓白的民间中医靠此方子进入到宫廷御医的行列。清朝康熙年间,康熙为此白姓御医的民间字号题字“乐膳堂”,咸丰年间,持此方的白姓御医被封为御医领班,皇帝赐号“乐民”(故宫档案馆《太医院同寅录》及《缙绅册》中均有记载)。
随着清王朝的结束,白家靠皇帝赐号的“乐膳堂”在民间行医为生。新中国成立后,白家的后人曾多次受到周总理的接见。文化大革命期间,方子持有人的母亲为了保护此方,被逼跳楼自杀,方子持有人也被送进了大牢。
改革开放之后,年方子持有人被平反出狱,生活完全没有着落,北京坤元正方中医研究院的创始人崔院长受北京市政府的委托,资助方子持有人,通过十年朝夕相处,崔院长的人品得到方子持有人的信任,方子持有人将饱含血泪的百年古方传授给了崔院长,百年奇方这才得以重见天日。
崔院长将此秘方,经过20年的市场论证,证明了它大补元气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神奇效果,以及该组方的科学严谨。7年元气治心脑这一理念的提出,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广受国内外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jc/2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