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闭塞病变(CTO)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逆向技术在很多前向技术难以通过是总能发挥奇效,但逆向技术仍存在许多难点。在全国心血管年会上,来医院汝磊生教授梳理了逆向CTO手术的流程,从而总结出CTO病变中逆向技术的难点及技术要点。
逆向介入治疗手术流程
规范造影
详细读片
制定计划
侧支选择
侧支造影
微导管就位
微导丝通过
微导管通过
远端纤维帽
逆向开通
完成体外化
病变预处理
病变段评估
植入支架
验证侧支、供血动脉及主动脉安全
逆向CTO手术难点
1导管支撑力不佳
制定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手术时间较长
指引导管有无嵌顿
带有侧孔的指引导管
注意是否有导管内血栓
器械进出时导管相对运动
避免造成双侧冠脉口损伤
技巧要点:
1.超强支撑力的必要性
延长导管
无鞘指引导管
球囊锚定
2.宁可把困难放在前面
3.根据计划选择路径
4.根据器械选择直径
2供血动脉不良
在观察侧支时可能遇到的难点:
供血动脉严重病变
供血动脉分叉病变
供血动脉严重钙化
供血动脉并不稳定斑块
供血动脉原支架阻挡
3侧支通道不充分
解决方案:
侧支造影时需要注意不要移床,逐帧读片
规范造影
选取合理的造影角度
延长造影用以显示侧支
双侧造影
同侧逆向供血的观察
要掌握不同侧支的特点:
4导丝无法通过侧支
解决方案:
选择合适的导丝
精确的导丝塑形
微导管跟进距离
充分的展开角度
Tipinjection合理应用
注意事项:
及时调整策略或更换侧支
心外膜侧支防止穿孔
要有并发症防治预案
防止出现干性心包填塞
冲浪技术(surfing技术):易称试错技术,即当侧枝循环不可见或走形不清时,操控导丝反复尝试,以找到潜在侧枝通道,到达对侧血管的技术。
5微导管无法通过侧支
原因分析:
导管支撑力
严重成角
器械疲劳
导管毁损
器械咬合
解决方法:加强导管支撑力、球囊锚定;如果转不过弯可以升级硬一点的导丝;小球囊预扩张;或更换更细的微导管;或尝试另外的侧支。
6攻击角度不佳
原因分析:
侧支入口角度
侧支出口角度
出口处与远端纤维帽距离
侧支出口存在分叉病变
7逆向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
以上困难都会导致逆向导丝难以通过闭塞段,需要运用各种技术通过闭塞段,常用的方法有AWE、ADR、RDR等。
操作时应在保障成功率的基础上,讲求效率,对于长段、路径不明病变,术前检查完备,根据术前CTA提示、钙化斑块提示、或支架内闭塞,应用Knuckle技术、ContemporaryReverseCART等技术。
8R-CART失败
无法到达预定CART部位;
双侧导丝无法接近。
解决方案:
更换CART部位
IVUS指导下reverseCART
Guidezilla辅助下reverseCART
9导丝体外化失败
注意事项:
体外化策略
Rendezvous
RG3
解决方案:
导丝抓捕
成品抓捕器
自制抓捕器
主动迎接技术
5in6or4in6
10正向器械无法通过
11病变段血肿过长
处理要点:
病变段评估——IVUS等手段
重在预防
12侧支损伤、冠脉或主动脉损伤
包括:
侧支穿孔、痉挛
供血动脉损伤
主动脉损伤
应有并发症预案,操作小心、谨慎。
说明:本文根据全国心血管年会会议内容整理报道。
投稿邮箱:Alice.hou
haoyishu.org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好医术APP查看最新课程视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wh/2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