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
“人们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的更迭速度越来越快,为何有价值的、让人铭记的信息反而“变少”了?为何信息越多,很多人反而在变得“闭塞”?
”年过去了,跟几个朋友在回顾总结年发生的诸多重大新闻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想不起来了——这明明与事实不符,这一年来我们每天都在接收信息、阅读信息,怎么就记不起来呢?
不夸张地说,这是大部分国人每天接收信息的缩影:一早醒来,打开手机里的FM软件,开始听主播一条接一条地播新闻;挤地铁的空档,打开新闻APP,巨大的信息流瀑布就呈现在眼前;一整天忙碌地上班,手机不时有新消息通知,各大APP在为你推送当天的突发重磅新闻……不消说,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信息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恐怖。
有学者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
还有报告说,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每5年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即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的总和;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年信息生产的总和……
矛盾的是,即便一天下来接收到如此多的信息,但回顾下来,让人印象深刻的却寥寥无几,甚至我们已经记不清我们一天到底接触了哪些信息,它们都只是浮光掠影的存在。
这提醒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们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的更迭速度越来越快,为何有价值的、让人铭记的信息反而“变少”了?为何信息越多,很多人反而在变得“闭塞”?
“信息把关人”的重要性
一个不难发现的事实是,信息越多,并不代表我们越聪明、越开放;因为信息不仅仅讲求数量,更关键的是:质量。比如,一则信息是否是真实、准确、客观?
在传统媒体时代,与信息相生相伴的,是“信息把关人”。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有限,信息的传播渠道有限,作为终端的用户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经过传媒机构和媒体人选择和编辑过的。
信息把关人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像沃尔特·李普曼说的:“到达报社编辑部的当日新闻是事实、宣传、谣言、怀疑、线索、希望和恐惧的混合体,其杂乱无章令人难以置信。”
经过筛选和排列,信息把关人将含有事实、宣传、谣言和怀疑的混合物转换成真实可信的新闻。
但进入信息爆炸时代,自媒体丛生,用户拥有无限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直接接触到无限的信息。
比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yy/2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