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脑血管病先兆,是指脑血管病发病前表现出的各种症状或症候群,也称脑血管病先兆征象,这些症状或症候群的特点是介乎于脑血管病显症与潜隐症之间,是脑血管病可能即将来临的表现。部分脑血管病发生前有一定的先兆。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能使患者转危为安,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脑血管病先兆有:(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2)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3)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目蒙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4)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烦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5)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上述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先兆症状出现,就应警惕脑血管病的发生。此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精神紧张,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必要时,应在患者平医院诊治。还要说明的是,大约30%的脑血管病患者没有感觉到任何发病先兆,这是因为患者自己能否发现先兆症状,一方面与病变性质和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与患者的敏感性和认识程度有关。很多情况是虽然患者已经出现了脑血管病先兆症状,却不能自知或予以忽略。因此,了解和掌握有关脑血管病先兆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突然头痛要警惕脑血管病发生

大部分头痛是头颅的痛觉纤维受到致痛因素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痛觉传导通路传递到大脑皮质痛觉感受区而产生痛觉。头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全身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头痛,而在脑血管病中头痛更为多见。一些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如果突然出现头痛,往往提示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脑出血病患者除有肢体瘫痪外,80%~90%清醒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但多数患者不以头痛就诊。脑出血的头痛多由高血压引起,而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痛的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关。血压突然上升时,头痛剧烈;血压正常时,头痛自然缓解。因此,如果高血压病患者头痛的程度突然加剧,而且伴有血压突然升高,常常是脑出血的先兆。头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的疼痛结构所引起的。同时,脑出血还往往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和牵拉,也可使头痛加重。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重要的症状。常表现为突然头痛、剧烈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当颅内动脉和血管畸形突然破裂,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时,血液可直接刺激脑膜而引起剧烈头痛。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下出血,脑CT扫描、脑脊液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小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因无偏瘫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容易漏诊。脑梗死和脑动脉硬化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引起病变局部疼痛,只是程度比较轻,但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性头痛不少见。一般情况下,出现下述表现之一者应及时进行检查、治疗:①突然发生剧烈头痛。②有抽搐发作的头痛。③头痛并伴有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④近期有头部外伤,且一直未愈并越来越重。⑤一侧眼、牙、鼻窦疼痛,逐渐累及到对侧、前额等面部其他部位。⑥咳嗽、用力时头痛加重。

呛咳或吞咽困难是脑血管病先兆症状

老年人突然出现饮水呛咳或吞咽困难,同时伴有流口水、吐字不清,甚至出现口周麻木、嘴角歪斜,这些都是脑血管病的先兆症状,多是局部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是由于脑缺血累及到迷走神经、舌咽神经或三叉神经核等导致所支配的咽喉肌肉功能异常。据报道,脑血管病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约30%左右。尤其当患者出现饮水呛咳或吞咽困难加重时,更应特别注意。

突然出现半身麻木是脑血管病先兆

麻木是身体感觉异常的常见表现之一。麻主要指体表有虫爬、灼痛、针刺等感觉,是末梢神经受到刺激或不完全损害引起的。木是指皮肤感觉迟钝,一般是由于感觉神经中枢、传导通路和周围神经损坏导致的。大脑对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支配有如下特点:左侧大脑支配右侧肢体,右侧大脑支配左侧肢体;大脑下部支配头、面部,中部支配躯干和上肢,上部支配下肢和会阴部;舌、唇、手等器官虽然小巧但功能复杂、敏感度强,在大脑皮层投射的范围比躯体还大。人体发生偏身麻木时,说明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或感觉传导通路受到了损害。也就是说,突然出现偏身麻木可以初步判定是脑血管病的征兆,如果同时出现了偏身运动功能障碍,则基本上就可以判定是脑血管病先兆了。

眩晕可能是脑血管病先兆

中老年人若反复出现眩晕,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症状之一。突然眩晕甚至昏倒在地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先兆之一。眩晕在脑血管病发病前的发生时间并不固定,可以是24小时、36小时,也可以是1个月。眩晕发作有轻有重,轻者只觉得头重脚轻,重者则出现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甚至面色苍白,身出冷汗,不敢睁眼等。引起眩晕的原因很多,如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贫血、发热、神经衰弱、颈椎病、梅尼埃病等。其中,高血压或低血压引起的占35%左右,而高血压伴眩晕者其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要比未眩晕者高16倍左右。椎动脉是从颈椎横突孔中上行入颅内,再左右二支联合成基底动脉,供应脑干、内耳迷路及小脑血液,因此如有供血不足可引起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程度轻,又称为中枢性眩晕或假性眩晕,一般可伴有高调耳鸣。如果供血不足是短暂的或一过性的,则自行恢复;如果是持久的或不可逆性的,则会出现更多神经系统症状,如言语含糊、吞咽障碍、共济失调、肢体瘫痪甚至昏迷等。而迷路炎、中耳炎、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等,常引起较严重的眩晕,即周围性眩晕或真性眩晕。

老年人出现步态不稳、肢体发抖可能是脑血管病

人进入老龄期后,血管肌层开始萎缩、弹性下降,脑神经细胞功能降低,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开始衰退。因此,正常的老年人可以出现步态异常,行走不便。但是,如果老年人的步态异常突然加重,并伴有肢体麻木,单肢或半身无力时,则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先兆。帕金森病(PD)与脑血管病都是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多发病,很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但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疾病。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病因迄今未明,故称原发性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帕金森病相似,但发病原因明确,又称继发性帕金森病。多发性脑梗死偶可致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病是缓慢进展性疾病,而脑血管病是急性发生的疾病。所以突然出现的步态不稳、肢体发抖应考虑是脑血管病所导致的继发性帕金森病。

老年人反复发生摔倒要考虑脑血管病

老年人反复发生摔倒,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应经过体格检查判断是不是骨关节病、颈椎病、肌肉疾病、脊髓疾病等,其次要考虑到脑血管性疾病的可能。脑血管病常见的原因有: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在颈部活动或向某一方向转动时突然发生,除肢体无力外,还可有眩晕、复视、听觉障碍、恶心、呕吐等,一般在24小时内恢复,严重时可有意识的短暂丧失。②缺血性脑血管病:多为一侧小脑后下动脉的梗死,患者突然眩晕发作,跌倒在地,一侧面部麻木,痛、温觉消失,还可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不能完全恢复。老年人反复摔倒,应积极做进一步检查,如查血压、血脂、颈椎X线片、经颅多普勒、心功能以及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等。

点击二微码







































盖百霖价格
盖百霖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l/2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