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冷,不少患高血压的朋友会发现,血压会随着气温降低而容易升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也较其他季节有所提高。其实,这并不是错觉。

研究发现,冬季心绞痛的发病率,高出其他季节30%。而气温每低1℃,心肌梗塞发病率就会增加2%。那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才能“安心”过冬呢?

1血压不稳?都是“温差”惹的祸

人体的血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遇冷时血管会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而遇热时便会扩张,导致血压下降。

冬季室外温度低,而室内由于有空调、暖气等制暖设备,使得温度与室外温差极大。此时若频繁往来于室内外,人体的体感温度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造成血管忽然收缩或扩张,导致血压波动,从而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寒冷还会影响体内一些激素的水平,使血小板更容易聚集,这也是冬季血压容易上升的一个原因。

2“安心”过冬,有3件事要注意

●头部保暖最重要

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尤其头部是“重点保护对象”。

专家建议,冬季要养成戴帽子的习惯,减少头部热量散失,尽可能避免脑部血管收缩引起的不适。

特别是对习惯赶早出门买菜、晨练的中老年人来说,最好等室外温度升高后再出门。如果遇到寒潮、大风天气,出门最好带上帽子、口罩、手套,全方位保暖。

●饮食、运动要规律

冬天,特别是临近春节,难免会在“身材管理”上放松一点。

各种大鱼大肉、坚果、零食、小吃等高热量的食物吃下肚,直接会导致人体胆固醇升高,此时若再加上血压波动,原本脆弱的血管就容易出问题。

专家建议,即便是在春节期间,健康的饮食习惯也要坚持,同时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但尽量选择在下午或者傍晚运动。

●警惕呼吸道疾病

冬季流感多发,一旦感染呼吸道疾病,会导致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降低,心脏负担增加,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现。

因此,建议流感发生时,中老年人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积极预防各种呼吸道感染。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应在医生建议下,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灵儿提示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一旦出现心绞痛、胸痛、口角歪斜、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的症状,要尽快就医。

-END-

赞赏

长按







































根治白癜风的方法
QQ营销管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z/1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