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科学养身之道」立即

践行耕读,聚沙成塔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雨水渐多,湿气也随之而重,加之,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又有污染,运动量也少,身体阴盛阳虚,导致湿邪内郁。

湿邪

可以说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10个人里有8、9个人有湿邪潜伏。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

人体一湿,百病兼得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路志正说:

湿非一病、百病兼之。

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中医认为,“湿气”会引发和恶化多种疾病。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祛湿呢?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方法非常简单且人人适用:煮米饭。

湿气的判断有3个最简便的方法

1、舌头边缘有锯齿,俗称"裙边舌"。舌苔白厚。

2、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3、浑身是否有黏糊糊的感觉,老感觉不清爽。

如有以上任意一种症状,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

中医专家教你正确煮米

养脾祛湿不损阳

著名中医师武国忠认为: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都是以米饭作为主食,长期吃米饭的人,特别是南方人,非常容易得脚气病、湿气病。南方的气候本来就多湿,稻米又是生在水里,也含有湿气。潮湿的气候加上人们常吃带湿气的米饭,这样身体没有湿邪才怪呢。

做米饭时会有水蒸气,蒸气是大湿大热的,更是进一步增大了米饭的湿气。带有大量湿气的米饭吃到胃里,增大了脾的运化难度,使人很快就能把肚子吃到有撑胀感,而湿气也滞留在人体内了,危害无穷。

从烹调的角度来说,我们吃的都还是生米。但是过去的米饭是真正的熟饭,一点都不湿。

古法烹制米饭更健康“煮、滤、蒸”三步走

那古人是怎么做饭的呢?在现代化程度还没有这么高的时候,人们做米饭还都是遵循煮、滤、蒸这3个步骤的,即下锅时,将大米和适量水同入锅中,大火煮沸,滤去米汤,再将大米倒回锅里,改文火蒸熟。

这是传统的做饭方法,只不过电饭锅和锅炉问世之后,传统蒸米饭之法就渐渐被淘汰了。传统方法做出来的饭里边就不再有湿气了,因为湿气一部分化到米汤里去了,另一部分在文火蒸煮的过程中发散出去了。

所以,想要做出不带湿气,还能祛湿健脾的米饭,方法应该是:

把米和大量的水放在锅里煮,煮开后,滤去米汤,再把这些半生不熟的米倒回锅里,用小火慢慢蒸熟,成为真正的熟米饭。

如果家里没有土锅土灶,用现代化的炊具也是可以进行这个“煮、滤、蒸”三步走的操作程序。

(1)把米放到饭煲里时,要尽量多放一些水,按下煮饭键,将水煮沸;

(2)在水煮开后,打开饭煲,滤掉多余的水;

(3)盖上锅盖,继续煮饭,直到蒸熟为止。

滤在一旁的米汤还可以喝,是滋补的佳品。

有人也许要问,稻米的湿气到了米汤里,喝米汤不是又把湿气喝进体内了?不用担心,湿气溶到水里,就不复存在了。

真正做熟了的米,有利尿之功而无湿气为患,是养生的佳品。

(来源:武国忠《为我的身体养阳气》)

中医著名健脾祛湿方

皇帝身边的人都用过

?“四神汤”?

中医认为,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环境之外,身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才是我们祛湿的根本利器。因为脾胃虚,湿气才能产生,所以杜绝湿气生成之源才是关键!

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方,其中“四神”是指:

薏仁

莲子

山药

茯苓

这四位“神仙”,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养颜、祛湿、降燥等诸多益处,几乎发挥出了“无敌”的功效,四神之名当之无愧。

四神汤的传说: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随伺在旁的四位爱臣、由于日夜操劳,加上舟车奔波、水土不服,因此相继病倒,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不久有一僧人帮他们开出了“莲子、薏仁、淮山、茯苓等量炖猪肚”的药方,四位大臣服下这药方之后,果然立即痊愈。

此后,每有官员南巡,皆以此方炖煮食物养身,久而久之,此方便以‘四臣汤’为名在民间广为流传。当这药方传到台湾之后,由于不清楚‘四臣汤’的由来,并且‘臣’和‘神’的台语发音相同,因此以讹传讹而成为‘四神汤’。

四神汤,以甘平为主,甘能治水,故能健脾和胃。

山药以补虚为长,茯苓以去湿为长;

薏仁有化湿之功,又能清热,因为湿久会化热,变成湿热,薏仁最擅长清湿热;

莲子养心安神为首功。

四神汤里不但有茯苓化湿,还有薏苡仁来清热,薏仁还能把湿气转化成津液,又有山药莲子补虚,且能镇水,达到安神之功,使湿气不再为害,从而整体调理身体,达到健康。

整体功效

祛湿清热,健脾养胃,美白皮肤,补益心肺,调肝固肾。

性平,适宜作为食疗,常常食用之。

四神汤的食谱

1.煲汤:

可以单独煮,也可以加入其它任何你要煮的汤里面,一起煮,因为四神汤的味道是甘淡的,不会影响其它汤的味道。

2.煮粥:

煮粥时,将四神汤的材料切成小丁,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长期坚持。

3.做糕点:

将四神汤材料弄成沫状,少量的加入到面粉里,发酵成馒头包子,也可以混入馅料里或者做成糕点。

(注意:四种食材的比例是1:1:1)

除了正确煮米和四神汤,祛湿还要记住这些穴位。

身体上的4个“除湿穴”

人体有“除湿穴”,每天拍拍这几个穴位,就能把体内的湿气排出去,少生病,不生病。

极泉穴

位置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取穴

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功效

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腋窝的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

委中穴

位置

膝后区,腘横纹的中点,在腘窝正中。

取穴

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功效

腰及下肢病证,急症,遗尿。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为膀胱经的湿热水气聚集地。

足三里

位置

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取穴

把腿伸直,脚尖向上,从膝盖到外踝为16寸,取膝下3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被称为治脾健胃的第一穴。

曲池穴

位置

肘横纹外侧端

取穴

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功效

清热解表、疏经通络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是可以治疗和调理所在经络的疾病和穴位所在部分附近的疼痛,经络不通畅导致的疼痛等疾病,同时能燥化大肠经湿。

体内湿气重,百病丛生!春天更是湿气缠身最多的季节,祛湿就要从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饮食做起,比如吃饭,煮对了米饭就能帮助祛湿,再配合穴位按摩,逼出体内湿气!

这是远离慢性的基础,希望朋友们都重视起来,好的方法也转告身边的人吧~

最值得的几个号

科学养身之道

荐语:年轻不养生,老来养医生。传播科学的养生观念,汇集实用的养生常识,让您和家人轻松掌握健康长寿之道!

▲长按“识别”

添香读史

阅读尘封已久的历史,博闻通识,知古鉴今

▲长按“识别”

鹰眼解读

文章百里挑一,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长按“识别”

海外独立频道

海外视角,全球视野,独立报道

▲长按“识别”

12点读史

相约12点一起阅读历史,博闻通识,知古鉴今

▲长按“识别”

环球尘封历史

文章百里挑一,阅读尘封已久的历史

▲长按“识别”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电风能治好吗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qipm.com/zcmbzz/18839.html